
●澳门银河综艺馆早前的刀郎演唱会座无虚席。

陈淑芬表示澳门特区政府很重视演出行业的发展。

●谢嘉豪(右)与何丽全见证澳门演唱会行业发展。
现时的澳门,是一座充满演艺氛围的不夜城,每周都有大大小小的演艺活动上演,2025年1月的档期更已排满。 据澳门特区政府数据显示,去年逾2,000项大型演出活动在澳门举行。 在2023年的文化产业中,当地“文化展演”的服务收益(23.5亿澳门元,下同)及增加值总额(7.6亿元)按年分别大幅增长超2倍及1.8倍。 澳门已经成功发展为“演艺之都”。
“天星娱乐”总裁、香港资深演唱会制作人、亚太现场演出行业协会(亚协)创办人兼现任主席陈淑芬,以及香港宝辉娱乐有限公司创办人、亚协副主席谢嘉豪(Simon),都是澳门演唱会行业发展历程中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他们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专访时一致指出,如今已能见到澳门一周举行八九场大型演出的盛况。 他们认为澳门能够成为演艺之都,与澳门特区政府及企业共同支持演唱会等娱乐项目的发展有极大关系。
今年11月在澳门举行的「亚洲演出娱乐行业峰会」,为200多位海内外活动主办商、唱片公司、经理人公司代表及爱奇艺、抖音、腾讯等内地平台的代表提供交流机会。 这也突显了澳门演艺之都的地位。
陈淑芬:政府因地制宜细心周到
陈淑芬直言,选择澳门而非香港举办峰会,原因是亚协是非牟利组织,除活动资金支持外,还需各方配合。 「在澳门特区政府的重视、带动及鼓励下,『峰会』及许多演艺活动都受到了当地企业的赞助——场地费有优惠、主办人员住宿有传统娱乐娱乐场赞助、交通也有折扣。 澳门特区政府甚至派旅游局局长等参加开幕典礼支持,他们乐意提供帮助,我们也真心需要他们的支持。」
例如澳门政府想建澳门户外表演区,上半年提出构想,12月就建成主体并配套设施。 兴建之前澳门特区政府很有诚意地邀请亚协担任「澳门户外表演区」顾问,了解演艺制作者的需求并依此完善基础设施。
陈淑芬透露,亚协曾在「亚洲演出娱乐行业峰会」期间带与会者参观「澳门户外表演区」。 那天下了大雨,但一行人到达场地时,完善的排水系统已令现场基本转干。 大家还称赞了艺人化妆间,不再是窄窄的集装箱,而是外有露台的宽敞空间。 甚至连便捷洗手间,也根据男女不同的生理特点,在数量上向女性倾斜。 女厕外设粉灯、男厕外设蓝灯,让人一目了然。 陈淑芬表示,这样的场地可以为行业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虽然主办方所缴的费用可能多一些,不过大家都会很乐意。 此外,澳门户外表演区还有计划地将入场人数控制在2.5万人以内,并会逐步增至3万至5万左右。 场地设立了排队区,还为艺人、工作人员、VIP人员等提供泊车位。 「加上对面的葡京人酒店,泊车位就更充裕了,据说政府还计划为观众开通往返酒店和表演区的专车。」陈淑芬指出,这些人性化安排需要各方共同配合。 「我觉得澳门真的很有心地完善了一个户外场地所需的所有配置。」
陈淑芬相信「澳门户外表演区」具备受大众欢迎的潜力,也有邀请大制作表演及知名艺人的条件。 表演区也有许多售卖食品、纪念品等的摊位,可为参与者创造嘉年华式的体验,这也是当前许多音乐节流行的运营模式。 「现在很多艺人最少也需要一个几万人的场地,因此大场地的开设对所有演出者来讲都是一个好消息。」
谢嘉豪:演艺场地「平靓正」
除了体贴入微的「服务」,澳门的另一「杀手锏」是政府和企业为制作公司提供各种支持,例如场地租金优惠、传统娱乐娱乐场会赞助主办方的人员住宿、交通优惠等。
从业50年来,跑过不少地方搞演唱会的谢嘉豪,近年在澳门承办过大大小小数十场演唱会。 他在受访时指出,澳门人口较少、对人才的管理集中且难度小,因此在政策推出后,各行业执行快速,政府对业界的回应效率亦相对较高。 在此环境下,将澳门发展为演艺之都无难度。